广东东莞回应办居住证搭收治安费 |
|||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|
|
软件介绍: |
■本版统筹:新快报记者 付玉良 ■本版采写:新快报记者 程 辛 陈荣炎 见习记者 朱烁然 王永强 曾春花 实习生 段亚雄 东莞市物价局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,回应“收取治安联防费”一事称 东莞停收治安联防费前夕,城区一些社区警务室搭“末班车”收费,饱受诟病(详见本报昨日A6版)。昨日,东莞东城区财政分局表示,辖区内搭收治安联防费的行为,已引起该分局重视,目前正在核查中。而东莞治安管理费收取责任单位——东莞市物价局则回应新快报记者称,东莞治安联防费是“省定项目,市定标准”,取消收费的权限在省政府,东莞市、镇两级都无权取消此收费项目。 南城中堂停征由政府负担 昨日本报报道出街后,在东莞各界引起较大的反响。不少新莞人读者致电咨询,为何东莞南城和中堂镇已经停止收取治安管理费,而自己所居住辖区仍需缴费才可办理居住证。对此,记者咨询了中堂镇及南城区相关负责人。 据中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早在去年2月份,该镇就在政府报告中提出“全面取消征收治安联防费”,成为东莞第一个停征治安联防费的镇街。“当时的考虑是为了企业和个人减负,毕竟这笔钱一年400万元,中堂村镇两级政府还是可以承担的。” 2012年2月,南城区街道办亦透露,南城将在其辖区内停止对个体户、工商企业和常住及暂住人口征收治安联防费。记者前日走访南城区新城派出所警务室时,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,在南城区办理或延期居住证,已经不用再交治安联防费。 东莞物价局称权限在省府 昨日,东莞治安联防费收取责任单位——东莞市物价局回应新快报记者称,治安联防费是“省定项目、市定标准”,且属省行政事业性收费,其立项审批权属省人民政府,东莞市在省规定标准范围内确定具体收费标准。 “关于个体工商户和工商业企业的治安联防费的停征,物价局还没有收到市政府的正式批复文件。”东莞市物价局方面还表示,目前东莞市政府正在研究,一旦省政府正式下发文件后,东莞市将落实执行。 莞人说法 积极办证只为“入户入学” 据东莞市财政局统计数据显示,2011年,东莞收取的治安联防费共计1.85亿元,占去年东莞全市财政收入不到1%。若依此以每人每年收取30元治安联防费进行推算,则约有600万人次被收取了治安联防费。 多位居住城区的新莞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,积极办理居住证,最根本的原因在于,东莞在2009年出台了积分入学政策,2010年又出台了“积分入户”,取消了“购房入户”。记者查阅资料发现,“入户入学”申请“必备资料”中必须提交“广东省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”,以证明申请者在莞居住的真实年限。“这意味着,如果不办理居住证,将来积分入户东莞及小孩子积分入学,均无法享受优先申请的可能。”新莞人陈先生告诉记者,尽管他两年前已在东莞购置了个人物业,但考虑到将来孩子能够就读东莞公立学校,他仍要先交钱,才能拿到居住证。“持证五年后,希望顺利申请到东莞本地户籍,同时孩子刚好三岁,也可顺理成章就读公立幼儿园了。”陈先生算了一笔账,假如未来五年其所在镇街还未停收治安联防费,那么为了维系其正常居住时间,他需要额外承担150元费用。 观点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:: 东莞情况堪称“一城两制”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认为,东莞南城和中堂以财政支付的方式免收当地治安联防费,值得称赞,这也符合国家减负政策。“东莞出现的这种情况,基本上可以认为是‘一城两制’。这是因为物价部门和南城、中堂双方形成了默契,但两地做法是否违法违规,仍要经过当地政府许可。”林江表示,广东征收治安联防费的额度相对外省较高,所涉数额规模也较大。从操作方式上来看,免收不是取消,其根本体制没有发生改变。 特写 老“新莞人”老汪: 不交治安联防费随时会被抓 暂住证捆绑治安联防费的做法,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曾是很多新莞人的梦魇。 1999年,年仅27岁的老汪在东莞虎门镇工作。彼时,正是治安人员大面积检查暂住证(现已停止使用)、治安联防费征收如火如荼的时刻。“当时街上经常有人查暂住证,没有就马上送收容所。”老汪回忆说,当时三更半夜被抓的情况时有发生,他就曾多次被治安队员查房。 虽然自己没有被抓过,但老汪却去收容所保过人。“有天夜里,朋友小彭独自在街上逛街,碰上治安队员检查,马上就被抓到收容所了。”老汪说,“他被关了4天,每顿饭只有一个馒头吃。我去保他的时候,差点都认不出人来了。”老汪回忆,小彭出来后第一句话就是“我觉得好冤啊”,这让他倍感辛酸。 |
下载说明: |
|
最新下载
本周热门下载排行
精彩专题
- 低碳经济
- 所谓低碳经济,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,通过技术创新、制...
- 上海世博会专题
- 人类文明的盛会,我们大家的世博,精彩开篇,“满月”有余。随...
- 2010年南非世界杯
- 2010年世界杯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拉开帷幕,32路豪强将在一个月...
网友评论 已有 2 条评论,查看更多评论»